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旅行中诸多因素可能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无论行走于何处秋山,内心安稳是根本。一份心血管患者“安心游”攻略送给读者朋友。
时值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心阳易被秋寒耗损,导致心脉温煦不足,气血运行迟缓,易生瘀滞。并且,中医有“悲秋”之说,秋季情志易郁,长期忧思感伤会耗伤心气,还会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气血不畅,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此外,秋季“燥邪当令”,燥邪易伤津液,而心为“阳中之阳”,需津液濡养,津亏则心失所养,易引发心阴不足,出现心烦、失眠等问题。
展开剩余81%行程量“心”而行,关注时差与温差
心血管患者秋季出行前建议做好相关体检,让医生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出游。同时,医生可能对当前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应对出游风险变化。比如,某些药物可能在旅行中需要调整剂量,或需要额外准备应对特殊情况的药物。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其中,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达标是前提,出游前一个月静息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若血压波动超20毫米汞柱或持续高于160/100毫米汞柱,应暂缓长途旅行。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也很重要,日常活动如散步、买菜无明显胸闷、气促症状,且近半年内因心力衰竭未住过院,或稍微活动不会喘不上气,才可考虑出游。
冠心病患者要确保是稳定型心绞痛,近一周内未发作过胸痛,否则有病情加重的风险。做过心脏手术(如搭桥)或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的患者,需要度过充分恢复期,冠脉支架术后超3个月,心肌梗死发作后超6个月,方可长途出游。
行程不要太紧凑,合理安排作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要考虑当地气候和医疗资源。心血管患者建议避开高海拔地区,因高原缺氧会显著增加心脏负担,极易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肿。
此外,这个时节气温波动仍较大,出门在外不仅要关注时差,也要关注温差,应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或减少衣物。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呈现走低趋势,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这种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增高,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刺激呼吸道屏障,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炎症反应,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早晚温差大时,注意避免受寒引发血管收缩、血压波动。
前往昼夜温差大的山区游玩,尽量选择有缆车的景区,避免长时间徒步。最好选择有较好医疗资源保障的旅游目的地,车程一小时内有三甲医院,以便紧急情况能快速获得专业救治。
途中久坐“动动脚”,遇到突发别情绪“上头”
旅途中乘坐交通工具时,久坐会导致下肢血流瘀滞,增加血管栓塞风险。应适当活动,如每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或在座位上做“踝泵运动”,即用力勾脚尖5秒,再用力绷脚尖5秒,反复进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如遇到目的地气温较高,在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或自驾出行时,应避免冷风直吹头顶或胸口,且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出门在外,保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饮食不宜油腻,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在外期间,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避免生冷、不洁食物,防止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因腹泻呕吐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玩得尽兴也别忘了喝水,推荐少量多次,遵循“每小时补水100毫升左右”原则,不要等到口渴再喝,禁止豪饮冰水,水温应高于10℃,避免冰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控制刺激性食物摄入,每日饮用咖啡不超过1杯,最好不饮酒,两者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
所谓“心主神明”,情志变化也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旅行中,要保持心境平和,负面情绪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长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且情绪激动、紧张烦躁等均可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加重心肌耗氧。遇到突发状况,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积极解决。
无论玩得多开心,到点必须吃药,可以设置用药闹钟。将药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方便取用。要冷藏的药物(如胰岛素、益生菌),使用带温度计的专用医用冰盒(保持4℃左右)保存,或放入酒店冰箱冷藏室。
人在旅途突发不适,科学应对争取时间
长途旅行如果出现不适,并且无法及时就医,这里介绍一些中医妙招助力缓解不适,直至患者及时就医。
头晕恶心:重点按揉太冲穴和百会穴。
胸闷胀痛:重点按揉膻中穴和内关穴。
失眠:重点按揉神门穴。
以上穴位用拇指按揉,每次5分钟。
针对一些紧急情况,这里提供相应“自救”攻略——
心绞痛发作: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迅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保持安静,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虑。一般几分钟内,心绞痛症状会缓解。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位置,等待救援期间保持电话畅通,描述自身感受。
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症状,并且含服硝酸甘油、休息后不缓解,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让周围人拨打120,原地静卧。周围人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避免增加心脏负担。解开患者上衣领口,保持呼吸通畅。若有条件,可吸氧。等待急救人员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记录症状开始时间及发展变化。
高血压急症:突然出现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头痛、头晕、心慌、视力模糊等症状,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服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测量血压,若血压显著升高,伴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如恶心、呕吐,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排除脑血管意外情况,不要自行随意服用药物。
(作者分别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主治医师,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
原标题:《心血管患者秋季出游全攻略:从行前体检到途中自救,医生一次说清》
栏目主编:唐闻佳 文字编辑:张菲垭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沈虹 章怡祎
发布于:北京市线上实盘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