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此时肾脏功能衰竭,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水分等排出体外,从而引发人体出现一系列类似“中毒”症状的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若迁延不愈或不积极控制,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肾脏出问题,身上3个地方会“发臭”
1. 口臭:当血液中尿素氮浓度飙升。唾液中的尿素酶将其分解为氨气,形成顽固的尿骚味或烂苹果味口臭。刷牙漱口都掩盖不住。
2. 汗臭:肾功能受损时,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无法充分经尿液排出,部分转而通过汗腺排泄。
这导致汗液中尿素、肌酐浓度显著升高,从而产生带有特殊异味的汗液。这种气味常在夜间或运动后更为明显。
3. 尿臭:正常尿液应是轻微氨味。若出现浓烈氨味或臭味,提示尿液中毒素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源于肾功能严重下降或尿路感染。若伴随泡沫增多(蛋白尿),危险指数加倍。
展开剩余40%如何预防尿毒症?
1.积极控制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尿路结石等。
2.不可滥用药物,服药前要咨询医生,不得已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进行体检,也要密切关注肾功能。
3.增强体质,坚持运动,避免因免疫力下降引起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4.尽量减少摄入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多喝水,每天盐摄入量最好低于5克。
5.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不憋尿。
发布于:四川省线上实盘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