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聂英好
“数实融合”,正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会展带来市场先机。
米奥会展是国内首家从事海外会展运营的上市公司。从与汉诺威米兰(上海)公司联合操盘印尼工业装备和零部件展(下称“印尼工业展”),到通过“AI慧展”系统实现数智化办展,米奥会展通过首创“展览出海孵化平台”模式,与海外顶级展会品牌合作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不仅推动自身业务规模化扩张,也为中国会展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新样本。
“当下中国企业掀起强劲的出海浪潮,在‘不出海就出局’的全球化趋势下,米奥会展首创与海外顶级展会品牌在境外合作办展的模式,同时与国内头部会展品牌合作,从单点项目向生态化布局升级,帮助中国会展品牌从‘国内主办方’升级为‘全球展览运营商’。”米奥会展董事长潘建军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服务企业
转向孵化展会
米奥会展是国内首家与海外顶级展会品牌实现境外联合办展的企业。
2023年米奥会展与汉诺威米兰(上海)公司合作举办的印尼工业展,是中国会展企业首次与世界知名展览公司在境外联合办展的展会项目,这一合作开创了行业海外办展模式先河。
潘建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国内展览公司单独出海长期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海外买家组织成本高,约占办展总费用的35%;二是本地化运营经验不足;三是数字化能力薄弱。为解决这些痛点,米奥会展构建起“展览走出去孵化平台”,打破了传统会展“场地租赁+展位销售”的单一模式,实现国内招展、海外落地的分工协同效应。
“传统会展以出租展位为核心,而米奥会展与汉诺威等海外品牌的合作采用‘品牌联名+资源置换+收益分成’的商业模式。例如在此次印尼工业展中,汉诺威提供在工业领域的行业深度资源和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米奥输出境外独立办展的运营能力,并负责组织目标市场的观众与提供AI技术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双方共同开发客户、共同合力将单一展会升级为‘中外产业对接生态’。”潘建军表示。
模式创新也带来了效益提升。以2025年印尼工业展为例,该展会吸引了来自中国20个省份及印尼、日本等国家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展前预注册的9万余名专业买家穿梭于展台之间,最终逾3.5万买家亲临现场,展会现场达成的贸易合作金额突破亿元。
潘建军表示,2025年,米奥会展的目标是在全球十大重点市场打造30—50个行业的中国自主品牌会展平台,提升中国会展产业在全球展览市场的份额。
首发AI技术
解决外贸展会痛点
通过十几年在全球办展,米奥会展积累了超过1000万条全行业的优质供应商数据与采购商数据,其开发的“网展贸”网络平台已经是很多外贸企业的得力工具。如今在AI技术的加持之下,米奥会展自主研发出“AI慧展”系统,成为国内会展行业中首个以“AI+大数据”赋能海外办展业务的企业,更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想象一个场景:当佩戴AI眼镜进行的跨境商务洽谈刚刚落下最后一个话音,一封包含买卖家背景信息、清晰的沟通会议记录的专业外贸信,便已‘秒级’生成,这彻底颠覆了外贸人熬夜整理文档的传统模式。”潘建军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1月,米奥会展正式发布“AI慧展1.0”,该产品涵盖智能翻译、买家搜索匹配和信息管理、洽谈信息记录分析、自动生成外贸开发信等功能,解决外贸中各种“痛点”,并且首次与AI硬件融合,加入配套的智能眼镜设备。
据潘建军回忆,某浙江机械企业首次进军东南亚时,米奥会展通过AI分析发现印尼市场对二手设备需求旺盛,因此米奥建议该公司调整展品结构,最终该企业在印尼工业展现场签约300万美元订单。
潘建军还提到,外贸人参加展会有两大痛点,即“记忆混乱”和“语言不通”,这些都可以通过AI来解决。“参展商在展览中会接触到大量客户,因此很难记住每个人的信息,而不熟悉外国人背景又加重了这个问题。AI可以通过自动分类总结来帮助用户给这些信息划重点,甚至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生成私域内容。”
据了解,米奥会展联合李未可科技研发出一款AI眼镜,并在2025年5月的越南联展上首次投入使用,这款AI眼镜不仅成为参展商和越南当地买家的翻译工具,同时还记录并清晰归拢了参展商与每个客户的洽谈内容。
技术的升级,不仅提升了展会效果,更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点。潘建军认为,数字化和AI的成果应当由行业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体发展。米奥会展作为国内会展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数字化和AI走在前列,不单是赋能客户,更是希望行业能够一起发展,由此才能形成更大的市场。
精准服务首次出海企业
对于首次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陌生市场的政策壁垒、采购习惯差异与品牌认知空白往往是最大挑战。在出海参展时,找不到精准客户群体是国内企业的最大痛点。结合多年海外市场运营经验和行业资源,米奥会展为众多首次参展企业提供从市场调研到后续深耕的全链条支持。
据潘建军介绍,以2025年印尼工业展为例,米奥会展累计助力662家中国企业出海,其中为445家首次出海。截至2024年,米奥会展累计为超过1.5万家中国企业提供首次出海展示平台,其中2022年—2024年三年间服务企业数量分别为3015家、6658家、6112家。
“对于首次出海的企业,米奥会展一般会提供三方面核心支持:一是目标国市场精准匹配和建议,二是AI技术赋能,三是后续市场深耕支持。”潘建军表示。具体来看,在展前准备阶段,米奥会展通常采用“AI慧展”系统的市场洞察工具与预展平台行为分析,来精准匹配目标国产业政策与采购需求。
回忆起多个首次出海的企业,潘建军介绍道,在印尼工业展中,张家港某物流设备公司原本“顺带”展示的冷风机意外获得100多个订单咨询,最终实现展品全预定,经过印尼工业展之后,该公司目前已经和米奥复购了展位;上海某冷链科技企业首次在海外参展时,借助米奥会展的“AI慧展”平台实现展前买家建联、展中高效沟通与展后精准跟进,不仅样品全部售出,更快速搭建了海外客户网络。
数据显示,在2025年印尼工业展上,首次出海企业的平均获客成本较传统展会降低60%,其中82%的企业在展后6个月内实现海外订单“破零”,35%的企业完成海外办事处的设立。
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市场到中东、拉美,米奥会展的“首发”布局正持续深化。据悉,米奥会展当前已在三大市场布局“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首发会展平台”,一是RCEP(印尼、越南、日本)市场,二是中东(沙特、阿联酋)市场,三是拉美(墨西哥、巴西)市场。
目前,米奥会展在越南胡志明市、沙特利雅得、墨西哥、巴西圣保罗、迪拜等市场有新的突破,这些市场均为国内首家推动会展企业出海办展的市场,相关展会已成为当地中资企业出海的核心平台。
线上实盘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